美媒:洋蔥抗菌抑菌角色有反轉?
參考消息網11月10日報道 據美國《大西洋》月刊網站11月7日報道,某些食物比其他食物更有可能對你的胃造成嚴重破壞。黃瓜攜帶了沙門氏菌,桃子被李斯特菌污染。
相比之下,洋蔥有一種近乎神圣的氣息。它們具有被認為能預防食源性疾病的天然特性,除此之外,它們還會經歷一個起到防腐壞作用的晾曬過程。
這種情況一去不復返了。上月底,麥當勞在某些州短暫停售“四盎司牛肉堡”,因為至少有90人食用了這種漢堡后因感染大腸桿菌生病。10月30日,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宣布了可能的罪魁禍首:切片洋蔥。根據現(xiàn)有數(shù)據,這是自2020年以來洋蔥第四次引起多州暴發(fā)食源性疾病,總共至少有2337人患病。
洋蔥似乎被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污染的事實令人震驚。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洋蔥具有抗菌特性,可以幫助它們殺滅細菌。希波克拉底(古希臘伯里克利時代的醫(yī)師,后世人普遍認為其為醫(yī)學史上杰出人物之一)曾建議用洋蔥作為栓劑來清潔身體,在法國和印度戰(zhàn)爭期間,人們把洋蔥放在傷口上。此后,醫(yī)學領域得到了令人欣慰的長足進步,洋蔥的抗菌特性也被現(xiàn)代科學記錄在案。在各種實驗室實驗中,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洋蔥汁和脫水洋蔥可以抑制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的生長。2004年,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在洋蔥周圍的土壤中,大腸桿菌的死亡速度比在胡蘿卜周圍的土壤中更快。研究報告的作者說,這一結果可能是由于“洋蔥中存在高濃度的抗菌酚類化合物”。
洋蔥在食品安全方面還有另一個強大的武器:研究表明它們的紙狀表皮可能起到保護洋蔥內部免受表面細菌侵害的屏障作用。洋蔥的加工方式可能增加了一層額外的保護:為了延長保質期,洋蔥在收獲后要晾干,有時要晾干數(shù)周。理論上,這一過程應該可以殺死大多數(shù)細菌。這可能是因為太陽的紫外線照射,以及較干燥的表面不利于細菌生長。
但很顯然,洋蔥并不能防污染。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食品安全教授琳達·哈里斯認為,可以假設細菌繞過洋蔥的保護性表皮,通過綠色頂部進入,然后向下進入洋蔥內層。佐治亞大學食品微生物學家邁克爾·多伊爾告訴我,盡管洋蔥可能具有抗菌特性,但這可能不足以預防大腸桿菌每次感染的發(fā)生。他說,就抗菌活性而言,“并非所有洋蔥都一樣”。而麥當勞的洋蔥感染也可能只是偶然。俄勒岡州立大學洋蔥專家斯圖爾特·賴茨最近一項關于晾曬效果的研究發(fā)現(xiàn),2%被噴上大腸桿菌的洋蔥在晾曬后仍能檢測出大腸桿菌含量。
然而,這些都不能解釋為什么洋蔥現(xiàn)在似乎正在引發(fā)更多的食源性疾病。哈里斯告訴我,她和一名同事“花了很多時間試圖弄清楚這些疾病是如何暴發(fā)的,而我要告訴你:我們沒有答案”。不幸的是,我們可能永遠無法明白洋蔥角色反轉的原因。在許多情況下,監(jiān)管機構無法弄清楚是什么導致食源性疾病暴發(fā)。他們未能在最近發(fā)生的另外三起洋蔥事件中找到確切原因,也許麥當勞的這次事件也是如此。
整個情況顯示了食源性疾病令人發(fā)狂的不可知性。對于所有涉及食品安全的技術和科學——食源性病原體的基因組測序、從農場到貨架追蹤農作物的區(qū)塊鏈技術等——而言,我們仍然受到更多問題而不是答案的困擾。美國與其說洋蔥存在問題,不如說一切都存在問題。(編譯/盧荻)
(責任編輯:歐云海)